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68篇
  免费   9922篇
  国内免费   6932篇
电工技术   7507篇
综合类   8257篇
化学工业   8788篇
金属工艺   5688篇
机械仪表   5718篇
建筑科学   5954篇
矿业工程   2984篇
能源动力   1894篇
轻工业   8224篇
水利工程   3080篇
石油天然气   2932篇
武器工业   1153篇
无线电   84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17篇
冶金工业   3928篇
原子能技术   1620篇
自动化技术   11520篇
  2024年   256篇
  2023年   1200篇
  2022年   3199篇
  2021年   4038篇
  2020年   2829篇
  2019年   1988篇
  2018年   2099篇
  2017年   2393篇
  2016年   2070篇
  2015年   3397篇
  2014年   4299篇
  2013年   5143篇
  2012年   6539篇
  2011年   6885篇
  2010年   6783篇
  2009年   6194篇
  2008年   6547篇
  2007年   6258篇
  2006年   5385篇
  2005年   4343篇
  2004年   3047篇
  2003年   2057篇
  2002年   1973篇
  2001年   1776篇
  2000年   1382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81篇
  1959年   14篇
  1955年   5篇
  195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 t,钼资源量达91×104 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 t,伴生金储量为220 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 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2.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3.
质子加速器适用于为硼中子俘获治疗提供中子源,其中子源强及能谱较反应堆中子源更具可调性。中子靶物理计算分析是加速器中子源设计的基础,为其提供粒子能量、流强等参数需求分析,并为靶体结构尺寸设计、中子慢化和屏蔽分析等提供前端参数。本文利用MCNPX蒙特卡罗程序,通过对质子打靶的中子产额和能谱、靶体能量沉积、打靶后靶材放射性活度和中子出射空间角分布等进行研究,提出能量2.5 MeV质子轰击100~200 μm锂靶的设计,并用模拟计算数据论证其合理性。该设计中子源在1 mA流强质子轰击下,源强可达9.74×1011 s-1;拟设计15 mA、2.5 MeV质子束产生的中子源,在治疗过程中靶材放射性活度累积最大值约为1.44×1013 Bq。  相似文献   
84.
将酞菁蓝颜料及蒽醌蓝与炭黑复配,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分散剂,用砂磨法制备纯黑色相炭黑色浆。结果显示,研磨1 h后粒径在108 nm左右,炭黑分布较窄,PDI为0. 083 9;SEM测试显示分散体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该水性炭黑色浆体系稳定性较好。随着体系蓝色用量增加2. 5%,色浆a^*、b^*值均趋近于0,接近于纯黑色相。  相似文献   
85.
随着对管道安全问题和降本增效理念的逐步重视,管道清管操作已成为全世界油气管道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作业规程,清管器的运行速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参数之一,当其处于合理区间内时(原油管道1~5m/s,天然气管道2~7m/s),清管效果最佳。本文基于对管道清管数学模型的研究,首先论述了不同的被动控制方法,认为该方法较为灵活,应用广泛,对不同入口条件下清管器速度的准确计算是能否控制清管器速度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然后对不同的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射流清管器速度控制的核心是旁通率的优选,其依赖于压降系数、皮碗与管壁间摩擦力的准确计算,建立简便可靠的摩擦力工程计算模型将有助于射流清管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最终本文对清管器智能调速技术进行综述和展望,指出发展稳定可靠的国产智能调速技术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采用基于优化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提出了考虑材料参数、几何参数等多因素的弯管回弹精确预测和高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惯性权重及遗传算法的杂交算子,改进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而通过改进的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回弹预测和补偿模型。以多种规格的铝合金数控弯管构件为对象,将实际生产中不同规格、批次、成形参数下回弹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实现了所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应用验证。所建模型获得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6.3%,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等传统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最大提高了18.5%,计算时间可从1.5 h缩短至300 s,同时实现了回弹预测与补偿精度以及计算效率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进行改造,在单级活塞压缩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种中间喷液冷却的准两级压缩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20 ℃的工况下进行实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对单级活塞压缩系统和新型中间喷液冷却活塞压缩系统的COP、〖HT5”,7”〗火〖KG-*3〗用〖HT5”〗损失和〖HT5”,7”〗火〖KG-*3〗用〖HT5”〗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系统的COP由1.27提升至1.36,单位制冷量由155.1 kJ/kg提升至176.7 kJ/kg;单级活塞压缩系统〖HT5”,7”〗火〖KG-*3〗用〖HT5”〗损失较大的部分是压缩机和膨胀阀,分别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16.2%和14.8%,加入中间喷液冷却系统后压缩机部分的〖HT5”,7”〗火〖KG-*3〗用〖HT5”〗损失明显降低,仅占压缩机输入〖HT5”,7”〗火〖KG-*3〗用〖HT5”〗的3.6%,冷凝器及膨胀阀的〖HT5”,7”〗火〖KG-*3〗用〖HT5”〗损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8.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分析了三种油砂沥青(印尼油砂沥青、伊朗油砂沥青、加拿大油砂沥青)中的甲苯残留以及油砂沥青质含量对油砂沥青中甲苯残留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油砂沥青质中的甲苯残留。结果发现,不同油砂沥青中甲苯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印尼油砂沥青中的甲苯残留量最多。进一步对沥青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19%、30%的油砂沥青样品进行热重质谱实验,发现随着油砂沥青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甲苯的残留量会成倍增加。以加拿大油砂沥青质为例,研究了油砂沥青质对溶剂残留的影响,发现油砂沥青质具有对甲苯分子的夹带能力,导致甲苯分子在超过自身沸点40℃以上才能从沥青质中分离出来。油砂沥青中其他组分的存在也会加剧沥青质对甲苯的夹带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在350~650℃时,油砂沥青质可以热解产生甲苯,而且油砂沥青中的沥青质含量越高,热解生成的甲苯越多。  相似文献   
89.
墙体新建初期含湿量较大,在墙体干燥过程中可能产生严重的湿积累问题,导致保温层受潮严重,影响墙体保温性能。以夏热冬冷地区长沙市的典型建筑墙体为研究对象,采用WUFI@Pro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模拟软件,对新建墙体内部保温层从初建成到湿稳定过程中的含湿量变化规律及湿积累进行研究。同时从饰面层的选择、隔汽层的设置、保温层的位置三方面对新建墙体湿积累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更好控制建筑墙体保温层中湿积累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半焦的燃烧性能和动力学特征,利用Ozawa法求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低、保温时间越短时,半焦的燃烧性能越好;热解升温速率对半焦燃烧过程的反应程度影响不大;粒度越大,燃烧性能差异性越明显。热解温度对半焦燃烧性能影响较大,550℃是本研究中制备高燃烧反应性半焦的适宜热解温度。两种不同粒度原煤制得的半焦均随转化率增大,活化能减小。1~3 mm原煤在热解温度为550℃时所得半焦在燃烧过程中符合反应级数模型,化学反应为限制性环节,反应最概然机理函数为f(α)=(1–α)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